Lie Group

1. Group (群)

一个 group (称 "G") 是一个集合,加上一个群乘法 “”,且满足以下公理:

2. 2D Rotation (二维旋转群)

2.1 O(2)SO(2)

考虑让二维平面的向量长度不变的变换(GTG=I):包括旋转和反演。或者严格讲是保持内积不变的变换。

将位于原点的向量 X=(x,y)TO 逆时针旋转角度 θ 后,方向变为 X=(x,y)T,记 X=R(θ)X:

R(θ)=[cosθsinθsinθcosθ]

注意,如果旋转的是坐标系,向量方向坐标的变化也表示为 X=R(θ)X 的话,R(θ) 需要取逆。

关于 xy 轴的反演矩阵显然为:

Px=diag(1,1), Py=diag(1,1)

此时矩阵乘法可以作为群乘法的一种表示方式。

> $O(2)$: 满足 $O^TO=I$
> $SO(2)$: 满足 $det(O)=1$ 的 $O(2)$群

"O"即"orthogonal"(正交), "S"即 special.

2.2 U(1)

> $U(1)$: 单位复数构成的群, 或者说 $U^*U=I$,或者说 $U=e^{i\theta}$

"U"即"unitary"(幺正,单位的,酉).

U(1) 可以将二维平面的复数进行旋转,e 指数上的 θ 就是上一节的二维实旋转的 θ。即:

1=[1001], i=eiπ2=[0110], U(θ)=[cosθsinθsinθcosθ]

可见,任意复数对应的群元可以表示为矩阵形式:

z=a+ib=[abba]

于是复数的旋转可以表示为:

z=U(θ)z=[cosθsinθsinθcosθ][abba]

2.3 U(1)SO(2)

只取第一列:

[ab]=[cosθsinθsinθcosθ][ab]

其对应二维实旋转,当视为 x,ya,b.

> [!info] 同构
> 如果映射 $\Pi: G \rightarrow G^{\prime}$ 一一映射, 并且满足: 
> $ \forall g_{1}, g_{2} \in G,\ \Pi\left(g_{1}\right) \circ\Pi\left(g_{2}\right)=\Pi\left(g_{1} \circ g_{2}\right) 
> $
> 则 $\Pi$ 就是同构映射, 并且称 $G, G^{\prime}$ 是同构的。

显然 U(1),SO(2) 是同构的。

注意, 我们没有讨论 SU(1), 因为 det(U)=1 得到 :

SU(1)=1

SU(1) 只包含单位元,是一个平凡群。

3. 3D Rotation (三维旋转群)

3.1 O(3)SO(3)

> $O(3)$: 满足 $O^TO=I$
> $SO(3)$: 满足 $det(O)=1$ 的 $O(3)$群

SO(3) 群的基:

Rx=(1cosθsinθsinθcosθ),Ry=(cosθ+sinθ1sinθcosθ).Rz=(cosθsinθsinθcosθ1).

3.2 SU(2) 和 四元数

定义三个虚数单位:

i2=j2=k2=1

于是任意四元数 q(quaternion) 可以表示为:

q=a+bi+cj+dk

定义四元数之间的乘法:

ijk=1

这个定义和 i2=j2=k2=1 导致轮换性(注意轮换性和交换律不同),即:

ij=k, jk=i, ki=j, jki=1,

定义单位四元数满足:

qq=1

四元数单位的复矩阵表述(也可以用四维实矩阵):

1=(1001),i=(0110)j=(0ii0),k=(i00i)

不难验证上式满足四元数乘法。这样任意一个四元数都可用矩阵表示为:

q=a1+bi+cj+dk=(a+dib+cib+ciadi)

由上式可见

det(q)=a2+b2+c2+d2=qq=1

单位四元数对应的 2×2 复数矩阵 U 满足:

UU=1, det(U)=1

SU(2) 单位四元数都唯一对应 SU(2) 群中的一个群元。

3.2 SO(3)SU(2)

将三维向量 v=(x,y,z) 定义为如下四元数:

vxi+yj+zk

将旋转变换表示为(U 为单位四元数):

v=U1vU=UvU

例如绕 z 轴旋转和任意三维向量的矩阵形式为:

Uz(θ)=1cosθ+ksinθ=[cosθ+isinθcosθisinθ]=[eiθeiθ],v=vxi+vyj+vzk=[ivzvx+ivyvx+ivyivz]

注意,这导致的旋转角将是 SO(3) 的两倍。

> [!info] <font color="#ff0000">双覆盖</font>
>  $SU(2)$ 称为 $SO(3)$ 群的双覆盖,因为可以找到两个 $SU(2)$ 群元对应一个 $SO(3)$ 群元。这是因为 $SO(3)$ 的旋转角只有 $SU(2)$ 的一半,而旋转角有 $2\pi$ 的周期。

4. Lie Algebra (李代数)

Lie 代数研究连续对称性

4.1 Simple Definition (简要定义)

无限小变换根据 Taylor 展开表示为:

g(ϵ)=1+ϵX

X 称为生成元。对于有限旋转 θ=Nϵ, N:

R(θ)=[g(θN)]N=limN(1+θXN)N=eθX

即有限旋转都可以由 e 指数表示。

> [!info] Lie 代数
>  群元是 $n \times n$ 矩阵 $Lie$群 $G$ 对应的的 $Lie$代数 $\mathfrak{g}$ 是满足如下条件的 $n \times n$ 矩阵 $X$ 的集合:
> $
> \mathrm{e}^{t \mathfrak{g}} \in G,\ t \in \mathbb{R}
> $

LieG 的乘法与 Lie 代数 g 结合法则由 BakerCampbellHausdorff 公式描述:

gGhG=eXeY=exp{X+Y+12[X,Y]+112[X,[X,Y]]112[Y,[X,Y]]+}

"[...]" 表示对易子或者说 Lie 括号。

注意,对于 Lie 代数的生成元,对易子封闭,而群乘法不具有封闭性:X,Yg, [X,Y]g, XYg. 这与 Lie 群不同。

4.2 SO(3) 的生成元

根据 SO(3) 群的定义:

OTO=I, det(O)=1

以及任意群元 O 对应的生成元 J

O=eθJ

得到 J 满足:

J=JT, tr(J)=0

第一个式子来自于 OTO=I,并使用了 [JT,J]=0(限制 J 正规矩阵),第二个式子来自于 det(O)=1,并使用了 det(eA)=etr(A).

满足上式的三个线性无关的基是:

Jx=(000001010), Jy=(001000100), Jz=(010100000).

显然,将 SO(3) 的三个基取 θ0 留下一阶部分,再除以 θ 就是上式。

J 满足对易关系:

[Ji,Jj]=ϵijkJk

类似的,SO(2) 的生成元是:

J(SO(2))=(0110)

容易利用 eθJ,cos(θJ),sin(θJ)Taylor 展开,从而由上式得到 SO(2) 群元的矩阵形式就是二维旋转矩阵。

J 乘以 i,就得到量子力学里生成元 (厄米矩阵,本征值为实数)。此时对易条件变为:

[Ji,Jj]=iϵijkJk

4.3 Abstract Definition (李代数的抽象定义)

> [!info] Lie 代数
> $Lie$ 代数是一个向量空间 $\mathfrak{g}$, 并配备一个二元运算 $[...]$: $\mathfrak{g} \times \mathfrak{g} \rightarrow \mathfrak{g}$, [...] 满足如下公理:
> - 双线性:  $\forall a, b \in \mathbb{R},\ \forall X, Y, Z \in \mathfrak{g},\ [a X+b Y, Z]=a[X, Z]+   b[Y, Z],\ [Z, a X+b Y]=a[Z, X]+b[Z, Y]$;
> - 反交换律:  $\forall X, Y \in \mathfrak{g},\ [X, Y]=-[Y, X]$;
> - Jacobi 恒等式:  $\forall X, Y, Z \in \mathfrak{g},\ [X,[Y, Z]]+[Z,[X, Y]]+[Y,[Z, X]]=  0$.

对易子、Poisson 括号满足上述二元运算的定义。

注意,以上抽象定义的 Lie 代数完全不依赖于 Lie 群。

4.4 SU(2) 的生成元和群元

SU(2) 的生成元 J 满足 U=eiθJ,得到:

J=J, tr(J)=0

满足这两个条件的基可以取为 Pauli 矩阵:

σx=(0110), σy=(0ii0), σz=(1001), 

Ji=2σi,它也满足上述两个要求, 并且有对易条件:

[Ji,Jj]=iϵijkJk

这与 SO(3) 一致。

将其还原回 Lie 群群元, 先定义旋转轴为单位向量 n^=(nx,ny,nz),旋转角度为 θ,则群元可以写为:k

U(n^,θ)=eiθ2(nσ),

其中 nσ=nxσx+nyσy+nzσzTaylor 展开为:

U(n^,θ)=cos(θ2)I+isin(θ2)(nσ).

于是关于 x,y,z 方向旋转的群元分别为:

Ux(θx)=cos(θx2)I+isin(θx2)σx=(cos(θx2)isin(θx2)isin(θx2)cos(θx2))Uy(θy)=cos(θy2)I+isin(θy2)σy=(cos(θy2)sin(θy2)sin(θy2)cos(θy2))Uz(θz)=cos(θz2)I+isin(θz2)σz=(eiθz200eiθz2)

根据下式( 3.2 节)可以得到任意三维向量 vSO(3) 的旋转 :

v=U1vU=UvUv=vxi+vyj+vzk=[ivzvx+ivyvx+ivyivz]

4.5 李群的抽象定义

> [!info] $Lie$ 群
> $Lie$ 群是一个群, 也是一个微分流形。这个流形满足如下条件:
> - 群乘法。诱导出的从流形到流形自身的映射必须是可微的。这称为相容性条件,它保证了群定义与流形定义的兼容。例如,群 $G$ 的任意群元 $a$ 诱导出了从 $G$ 到 $G$ 的映射:给定 $\forall b \in G  ,  c \equiv a \circ b \in G$ ,映射 $a: b\in G \rightarrow c\in G$ 必须是可微的。
> - 流形中的任意点都有相应的坐标, 可以用坐标的语言表示上述内容: $c=a b$ 对应的坐标必须是 $b$ 的坐标的可微函数。
> [!info] 覆盖群
> 任一 $Lie$ 代数仅对应一个单连通 $Lie$ 群,该群称为覆盖群。(单连通: 流形上任意闭合曲线可以平滑地收缩为流形中的一点)

比如满足 [Ji,Jj]=iϵijkJk 的 Lie 代数对应的覆盖群是 SU(2),其流形是一个三维单位超球面 S3(四维球面),是单连通的,而 SO(3) 是单位超球面的一半,是 SU(2) 的商空间,非单连通。

总结:

S1=U(1)    SO(2)S3=SU(2)    SO(3)

5. 表示论

> [!info] 群的表示
>群 G 的一个表示 R 指的是从 *G* 到*某个向量空间 V 上的全体线性变换组成的集合*的映射:$R:\underset{\in G}{\underbrace{g} } \to R(g)$

R(g)表示某个矩阵变换,比如矩阵乘法。称 R 为同态映射,当:

例如,对于三维向量空间 R3,旋转矩阵是 SO(3) 的一种表示,或者说是 SO(3)R3 上全体旋转变换的同态映射。

下面给出一些定义,为下一节做铺垫:

>[!info] 不变子空间 V'
> $
> \exists V'\subset V,\ s.t.\forall v\in V',g\in G,\ 满足\ R(g)v\in V'
> $
>[!info] 子表示 R'
> $
> R(g)v=R'(g)v,\ \forall v\in V',g\in G
> $
>[!info] <font color="#ff0000">不可约表示 R</font>
> R 不能分解为子表示,V 也不能分解成不变子空间
> [!info] Casimir 元
> Casimir 元(记作 C)对任意生成元 $X$ 都有
> $
> [C, X]=0
>$
> [!info] Schur 引理
> 给定一个不可约群表示 $R: \mathfrak{g} \rightarrow   G L(V)$,如果某个线性变换 $T: V \rightarrow V$(即 $T \in G L(V)$ )与所有 $R(g), \forall g \in G$ 对易,则 $T$ 必为恒等变换的常数倍。其中 $G L(V)$ 表示向量空间 V 上所有线性变换的集合。

6. SU(2) 的深入讨论

6.1 SU(2) 的不可约表示

回顾 4.4 节, 已经得到:

σx=(0110), σy=(0ii0), σz=(1001), Ji=2σi [Ji,Jj]=iϵijkJk.

引入(升降算符):

J±=12(J1±iJ2)

根据对易子性质得到:

[J3,J±]=[J3,12(J1±iJ2)]=[J3,12J1]+[J3,±12iJ2]=±J±[J+,J]=J3

注意, SO(3) 中将定义中的 2 去掉, 即 J±=J1±iJ2, 第三式将变为 [J+,J]=2J3 (多一个 2). 回顾 SO(3) 的生成元以跟 Pauli 矩阵做对比:

Jx=i(000001010), Jy=i(001000100), Jz=i(010100000).

其升降含义是:

J3v=λvJ3(J±v)=(λ±1)(J±v)

有限维空间中, J3 的本征值 m 具有最大/小值 jj (j 为整数 or 半整数), 其对应的本征态矢量为 vmax/vmin , 则:

J+vmax=Jvmin=0

对应的 2j+1 个本征态矢量张成了不变子空间 (或者称不可约表示空间), J± 为不可约表示.

J3 的本征值 m 对应的本征态是 |m, 则:

J±|m=12j(j+1)m(m+1) |m+1

对于 SO(3), 需要将上式中的 2 去掉.

6.2 SU(2)Casimir 算符和群表示

SU(2)Casimir 算符恰好是 J2=i=13Ji2 :

[J2,Ji]=0

根据 J2=i=13Ji2=J+J+JJ++J32 :

J2v=j(j+1)2 v

6.3 SU(2)2j+1 维不可约群表示

我们以 2j+1 作为群表示的维数, 可以区分不同维数的群表示 :

SU(2) 的一维群表示是单位变换 1, 对应的生成元是 0. (p59)

二维群表示是 2σi , 简要推导过程如下 : 可以看出 J3 的本征值是 12,12 , 于是:

J3=2(1001)

根据:

J±|m=12(J1±iJ2)|m=12j(j+1)m(m+1) |m+1

容易从 |±j 之一递推求得 J1,2=2σ1,2 .

三维群表示是类似的, 先根据 J3 的本征值是 ,0, , 得到:

J3=12(100000001)

进一步可以递推得到:

J1=12(010101010),  J1=12(0i0i0i0i0)

7. O(1,3): Lorentz Group (洛伦兹群)

7.1 Definition

> [!info] Lorentz 群 $\Lambda$
> 洛伦兹群的作用对象是四维 $Minkowski$ 空间, 并且保持其内积不变: $x^\mu \to x'^\mu = \Lambda^\mu_\nu x^\nu   \ \Rightarrow\     x'^\mu\eta_{\mu\nu}x'^{\nu}=x^\mu\eta_{\mu\nu}x^{\nu}$

上述定义等价于:

ΛμσησρΛνρ=ημν

或者写成矩阵形式 :

ΛTηΛ=η

对上式取行列式可得:

det(Λ)det(η)=1det(Λ)=det(η)=1det(Λ)2=1det(Λ)=±1

取度规的 μ=ν=0 分量 :

Λ0σησρΛ0ρ=η00=1Λ0σησρΛ0ρ=(Λ00)2i0(Λ0i)2=1Λ00=±1+i0(Λ0i)2

根据上述两个约束的正负可以把 Lorentz 群分成 4 个分支。不涉及坐标反演的两个分支满足 det(Λ)=+1.

> [!info] $SO(1,3)^\uparrow$
> 满足 $\operatorname{det}(\Lambda) = 1$ 和 $\Lambda^0_0\geq 0$ 称为正规 $Lorentz$ 群 $SO(1,3)^\uparrow$.

引入宇称变换和时间反演变换 :

ΛP=diag(1,1,1,1),  ΛT=diag(1,1,1,1)

于是 O(1,3) 可以表示为四个分支的集合:

O(1,3)={SO(1,3), ΛPSO(1,3), ΛTSO(1,3), ΛPΛTSO(1,3)}

7.2 SO(1,3)的生成元

考虑无穷小变换 :

Λρμ=δρμ+ϵKρμ

使其满足 ΛμσησρΛνρ=ημν, 显然意味着 det(Λ)=1, Λ00=1+i0(Λ0i)2, 即对应 SO(1,3) .

代入 ΛμσησρΛνρ=ημν , 并忽略 ϵ2 得到 :

Kρμημσ+ηρνKσν=0or:KTη+ηK=0

英文中常常称 Lorentz 变换为 "boost", 先考虑关于 x 轴的 boost, 即 y=y,z=z, 其生成元可以假设为 :

Kx=((abcd) kx(0000))

代入 KTη+ηK=0 得到 :

Kx=(0100100000000000)

类似的有 :

Ky=(0010000010000000),Kz=(0001000000001000)

根据 Λx=eϕKx 可以得到 Lie 群表示, 注意到 kx2=I2×2 :

Λx(ϕ)=eϕkx=n=0ϕnkxnn!=n=0ϕ2n(2n)!kx2n=1+n=0ϕ2n+1(2n+1)!kx2n+1=kx=(n=0ϕ2n(2n)!)I+(n=0ϕ2n+1(2n+1)!)kx=(cosh(ϕ)00cosh(ϕ))+(0sinh(ϕ)sinh(ϕ)0)=(cosh(ϕ)sinh(ϕ)sinh(ϕ)cosh(ϕ))

即 :

Λx(ϕ)=(chϕshϕshϕchϕ11)

7.3 O(1,3) 的生成元

7.1 节已知 :

ΛP=diag(1,1,1,1),  ΛT=diag(1,1,1,1)O(1,3)={SO(1,3), ΛPSO(1,3), ΛTSO(1,3), ΛPΛTSO(1,3)}

ΛPSO(1,3) 的生成元 Ki(P),i=x/y/z 可由 SO(1,3) 的生成元计算得到 :

ΛPSO(1,3):K(P)αβ=(Λp)  ααKαβ(Λp)  ββ=ΛpK(Λp)T=K

类似的 :

ΛTSO(1,3):K(T)αβ=KΛPΛTSO(1,3):K(PT)αβ=K

相比之下, 无论是宇称变换还是时间反演, Ji 都不会改变.

7.4 SO(1,3)Lie Algebra

SO(1,3)Lie 群元陈列如下 :

Jx=(00000000000i00i0),Jy=(0000000i00000i00),Jz=(000000i00i000000)Kx=(0i00i00000000000),Ky=(00i00000i0000000),Kz=(000i00000000i000)

注意上述六个矩阵都已乘以 i, J 为厄密矩阵, 而 K 为对称矩阵. 可以得到其 Lie Algebra 是:

[Ji,Jj]=i ϵijkJk,[Ji,Kj]=i ϵijkKk,[Ki,Kj]=i ϵijkJk

定义新的生成元 :

Ni±=12(Ji±iKi)

带来的好处是对易运算得到封闭, N+N 对应的正是 SU(2) 的生成元:

[Ni±,Nj±]=iϵijkNk±,[Ni±,Nj]=0

至此我们将 SO(1,3) 拆成了两个 SU(2)Lie Algebra.

7.5 SO(1,3) 的群表示

(1). (0,0) 表示

所谓 (0,0) 表示, 就是 N+N 都是 1 维表示, 而这两者都是 SU(2) 的生成元, 因此自然都是 0, 对应的 Lie 群元是单位元 e0=1, 作用对象是洛伦兹标量(1-分量).

(2). (12,0) 表示

所谓 (12,0) 表示, 就是 N+2 维表示, 而 N1 维表示, 显然:

Ni+=12(Ji+iKi)=σi2,Ni=12(JiiKi)=0

于是得到:

Ji=12σi,Ki=i2σi

Lorentz 群元, 比如绕 x 轴旋转 :

Rx(θ)=eiθJ1=eiθσ1/2=(cos(θ2)isin(θ2)isin(θ2)cos(θ2))

以及关于 z 轴的 boost :

B1(ϕ)=eiϕK1=eϕσ1/2=(ch(ϕ2)sh(ϕ2)sh(ϕ2)ch(ϕ2))

(3). (0,12) 表示

类似的, 所谓 (0,12) 表示, 就是 N+1 维表示, 而 N2 维表示, 同样:

Ni+=12(Ji+iKi)=0,Ni=12(JiiKi)=σi2

得到:

Ji=12σi,Ki=i2σi

这里的 Ki(12,0) 表示的结果相差一个负号, 隐含有宇称变换的意味.

(4). Van der Waerden 符号

Weyl 旋量

(12,0) 表示所作用的 2 分量对象称为左手旋量, (0,12) 表示所作用的 2 分量对象称为右手旋量, 它们统称为 Weyl 旋量 :

χL=((χL)1(χL)2),χR=((χR)1(χR)2)

它们也可以用 Van der Waerden 符号表示 :

χL=χa,χR=χa˙

上标 a˙ 上的点表示取复共轭. 用二阶 LeviCivita 符号定义旋量度规为 :

ϵαβ=(0110)ϵϵ=I,ϵσiϵ=σi,(ϵab)1=ϵab=(0110)

再定义一个新的旋量( 上角标 表示复共轭 ) :

χLC=ϵχL

boost:χLχL=eϕσ/2χL 下, 看看这个新旋量的表现 :

χLCχLC=ϵ(χL)=ϵ(eϕσ/2χL)=ϵeϕσ/2(ϵ)eϕσ/2 (ϵ)χLχLC=eϕσ/2χLC

也就是说, χLC 如同右手旋量一样变换, 这表明它是右手旋量. 把其视为正常的右手旋量, 反过来定义一个新的左手旋量为 :

χRC=ϵχR

显然旋量度规可以用作对 Van der Waerden 符号升降指标的运算, 上述的定义的两个新的旋量就可以表示为 :

χLC=ϵχLχa˙=ϵabχb=ϵabχb˙χRC=ϵχRχb=(ϵab)1(χa˙)=ϵabχa

χL=χa,χR=χa˙Lorentz 变换形式根据 Weyl 旋量的定义是显然的,

χaχa=(eiθσ/2+ϕσ/2)ab χbχa˙χa˙=(eiθσ/2ϕσ/2)b˙a˙ χb˙

χa˙,  χaLorentz 变换形式可根据以上两式得到 :

χa˙χa˙=(χa˙)=[(eiθσ/2+ϕσ/2)ab] χb=(eiθσ/2+ϕσ/2)a˙b˙ χb˙χaχa=(χa˙)=(eiθσ/2ϕσ/2)ba χb

注意到 σi=σi, 则可以证明 χaχaLorentz 不变量 :

(χa)Tχa(χa)Tχa=(χb)T [(eiθσ/2ϕσ/2)ba]T(eiθσ/2ϕσ/2)ba (eiθσ/2+ϕσ/2)acδbc χc=(χc)Tχc

类似的, χa˙χa˙ 的结合也是 Lorentz 不变量. 满足 :

(χa)Tχa=χaTϵabχb

也可以把 Lorentz 变换的 (12,0)(0,12) 表示写作 :

Λ(12,0)=Λa  b=(e(iθ+ϕ)σ/2)ab  ,Λ(0,12)=Λ  a˙b˙=(e(iθϕ)σ/2)ba

它们分别对应于左手旋量和右手旋量的 Lorentz 变换. 注意:

旋量与宇称

根据 7.3 节, 在宇称变换下, JiJi,KiKi, 而 :

Ni±=12(Ji±iKi)

可见宇称变换下 Ni+Ni, 即 (0,12) 表示 (12,0) 表示, 左手旋量 右手旋量. 可见要获得一个物理体系在宇称变换下的表现, 需要同时有左手和右手旋量(Weyl 旋量). 定义 Dirac 旋量包含一个左手和一个右手旋量, 以及其在宇称变换下的表现 :

Ψ=(χaξa˙)宇称变换 ΨP=PΨ=(ξa˙χa), P=(0II0)

定义 Majorana 旋量为一个左手旋量和与之对应的右手旋量的组合 :

ΨM=(χaχa˙)

注意这两个旋量不同于 4tensor, Dirac 旋量按照 Loreatz 群的 (12,0)(0,12) 表示变换, 矩阵形式就是分块矩阵, 即 :

Ψ Lorentz 变换 Ψ=(χLξR)=Λ(12,0)(0,12)Ψ=(Λ(12,0)00Λ(0,12))(χLξR)

charge conjugation transformation (电荷共轭变换)

前面提到, χLC 是右手旋量, χRC 左手旋量, 上角标 C 表示 conjugation (共轭), 所以可以定义一个新的旋量 ΨC:

Ψ=(χLξR) charge conjugation 变换 ΨC=(ξRCχLC)=(ξLχR)

ΨΨCDirac 旋量, 满足相同的 Lorentz 变换关系.

(5). (12,12) 表示与 4tendor

所谓 (12,12) 表示, 就是 N+N 都是 2 维表示. 其作用的对象记作 vab˙, 每个指标在独立的 SU(2) Lie 代数下变换.

采用 Van der Waerden 符号组成任意的厄密矩阵 vab˙, 其可以在泡利矩阵和单位矩阵下展开:

vab˙ =Δ (1001)v0+i=13viσi=(v0+v3v1iv2v1+iv2v0v3)

根据前面的旋量在 Lorentz 变换下的表达式, 可以得到 vab˙Lorentz 变换下的形式:

vv=vab˙=(eiθσ2+ϕσ2)acvcd˙((eiθσ2+ϕσ2)b˙d˙)T=(eiθσ2+ϕσ2)acvcd˙(eiθσ2+ϕσ2)b˙d˙σ=σ=(eiθσ2+ϕσ)acvcd˙(eiθσ+ϕσσ˙2)b˙d˙

一个性质是, 厄密矩阵在 Lorentz 变换后仍是厄米的, 反厄米也是如此, 即两者组成的集合都是不变子空间. 现在证明前者:

((eiθσ2+ϕσ2)acvcd˙(eiθσ2+ϕσ2)b˙d˙)=((eiθσ2+ϕσ2)b˙d˙)vcd˙((eiθσ2+ϕσ2)ac)=(eiθσ2+ϕσ2)b˙d˙vd˙(eiθσ2+ϕσ)acvcd˙=vcd˙=(eiθσ2+ϕσ2)b˙d˙vcd˙(eiθσ2+ϕσ2)ac

反厄米(v=v)是类似的, 只是上面证明中多一个负号. 另外, (12,12) 表示的作用对象正是 4tendor :

vab˙ =Δ(v0+v3v1iv2v1+iv2v0v3)=Δ(v0,v)T=(v0,v1,v2,v3)T

证明思路如下: 由上面得到的 vab˙Lorentz 变换下的形式, 取 boostx,y,z 方向, 可以验证, 结果与 4tendorLorentz 变换形式一致.

8. Poincaré Group (庞加莱群)

8.1 无限小平移变换

考虑一个简单的平移变换 :

Φ(x)Φ(x+ϵ)=Φ(x)+ϵΦ(x)

其生成元就是动量算符, 加上虚数单位保证它是厄米的:

Pi=(i)i=ixi

于是无限小平移变换写作:

Φ(x)Φ(x+ϵ)=Φ(x)+iϵPΦ(x)

任意大小的平移就可以表示为 Lie 群作用于函数空间 Φ(x):

Φ(x)Φ(x+a)=eiaiPiΦ(x)=eaiiΦ(x)

8.2 庞加莱群

洛伦兹群加上平移变换后, 就变成了的庞加莱群, 即:

Poincaré Group=Lorentz Group + Translation()=rotation + boost + translation

即对四维坐标 xμ 的庞加莱变换可以写作 :

xμxν=(Λ  μνaμ01)(xμ1)orxν=Λ μνxμ+aμ

矩阵补上第二行只是为了保证变换矩阵是个方阵.

Ji,Ki,Pμ 表示的 Lie 代数为 :

[Ji,Jj]=iϵijkJk[Ji,Kj]=iϵijkKk[Ki,Kj]=iϵijkJk[Ji,Pj]=iϵijkPk[Ji,P0]=0[Ki,Pj]=iδijP0[Ki,P0]=iPi

定义 Poincaré 群 Mμν 为 :

{Ji=12ϵijkMjkKi=M0iorMμν=[0K1K2K3K10J3J2K2J30J1K3J2J10](4×4)×(4×4)

于是用 Mμν 表示的 Poincaré Lie 代数关系为:

[Pμ,Pν]=0[Mμν,Pρ]=i(ημρPνηνρPμ)

由定义式可得

[Mμν,Mρσ]=i(ημρMνσημσMνρηνρMμσ+ηνσMμρ)

如果在位置表象下写庞加莱群, 它是:

Mμν=i(xμνxνμ)

这也被称为 Poincaré 群的无穷维表示, 和三维角动量算符 x×p 类似, 可以把它理解为四维的角动量算符.

Poincaré 群有两个 Casimir 算符, 第一个是:

PμPμ=m2

这个标量值记作 m2, 它就是粒子质量.

第二个 Casimir 算符为 WμWμ , 其中 Wμ 称为 PauliLubanski 四维向量 :

Wμ=12ϵμνρσPνMρσ

它对应的标量值是自旋, 记作 j=j1+j2, 例如对于洛伦兹群, 其两个 SU(2) Lie 代数对应 j1j2. 即庞加莱群用两个标量予以标记: m (质量, 可取任意值), j (自旋, 取整数或者半整数).

9. 基本粒子

庞加莱群是描述所有基本粒子的数学工具.